币界新闻

精准洞察,掌握加密市场的动向!

专访返景星达CEO李强:AR行业爆发拐点将至

2024-08-14 13:18 币界新闻

区块链网络记者 Jessy

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Web1.0、Web2.0、到如今正在迈向Web3.0的过程中。与此网络发展路径所对应的硬件的发展也经历了从PC到智能手机的演变,而对应Web3.0网络形态的硬件应该是什么?

目前,人们普遍认为是VR、AR或者是MR等等。返景星达CEO李强在“FMIF2023未来元宇宙创新论坛”上接受区块链网络采访时表示,目前,技术的成熟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阶段,等一个合适时机便会迎来大面积的爆发。在他看来,目前全球范围上来看,在AR领域国内和全球其他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齐头并进,有机会在这个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。返景星达(及其前身:雅士星达)在此领域深耕9年,经历多轮行业波峰波谷,从2014年开始投身此领域,对行业爆发充满信心。

以下是对谈实录:


区块链网络:请李总先简单介绍下返景星达以及目前在做的事情。

李强:我们是一家位于深圳的专注AR VR领域的智能硬件制造商,前身成立于2014年,国内第一批做VR AR的方案商。在这9年的时间里,我们开发了50多款AR、VR的硬件,量产超过20万台。目前我们专属的3个产品线方向:一个是无线分体式AR眼镜,一个是birdbath观影方案,一个是小体积的AR一体机眼镜。

区块链网络:返景星达同时涉猎AR和VR领域,我们观察到VR品牌从10年前100多家,到目前的10余家企业,这中间发生了怎样的一个变迁,您的观察是什么?

李强:返景星达做为国内最早一批投身AR VR硬件开发的公司,过去9年时间经历和多轮行业的波峰波谷,见证了VR行业百花齐放百舸争鸣的时代,也见证了优秀VR企业逐渐脱颖而出的过程。

VR企业从2014年100-150个品牌逐渐变为目前大概10家品牌,我认为是一个良性发展,品牌、资源、资金、技术、人才乃至市场份额聚集到少数头部优秀企业的过程,这是一个非常良性健康的过程。我个人的观点,目前这个进程也没有完全结束,后续这10余家企业还会进一步聚集整合,最后会出现3-5家VR领域的行业巨头。这些VR巨头一旦成型,对国内的VR领域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好处的,一是进一步聚集了优势的技术人才和资源,有助于行业技术的进一步提升,而是优秀头部企业的成长,有助于国内VR企业和全球VR巨头在竞争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。

区块链网络:VR和AR行业经常被人统称为ARVR行业,或者拿两者进行比较,说明AR和VR行业相似度较高。目前似乎VR行业发展速度要高于AR行业,您的观察是怎样的?VR行业的发展,对AR行业有借鉴意义吗?

李强:我认为AR产品和VR产品都是新型的近眼显示平台,作为空间计算平台他们都是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的载体,而且两者的产业链、产品形态、产品结构、基础技术都有很多相似点,因此把AR VR作为一个大行业看,或者作为两个单独的行业看,都有合理性。

同时,VR和AR产品平台,都遵循以下发展路径:基础元器件(包含光学、芯片、传感器)、整机平台、操作系统、内容或生产力工具、内容制造、生态整合等,在这个过程中VR行业发展速度领先一步,因此VR行业的发展路径对AR行业有很大借鉴意义。

AR行业和VR行业几乎都是同时起步的,都是在2012到2013年这个时间段,为什么VR行业发展速度快于AR行业,这点非常耐人寻味,也对后续AR行业的发展,其实有启发意义。

我个人的一个观察是,VR行业产品形态和技术发展方向趋同,而AR行业产品形态和技术发展方向更发散,这是导致二者发展速度差异的根本原因。

VR产品先是做0DOF观影,非常初级,那时候只是能通过VR头显看到画面,然后是做3DOF,光学是菲涅尔透镜,然后现在所有现存的VR品牌几乎都是XR2平台+pancake光学+头手6DOF,产品的技术栈和技术标准非常统一,产品相似度很大。这就导致,大企业更容易下场取得优势,利用自己的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市场资源优势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建立壁垒,因此VR行业发展更快也聚集度更高。

而AR产品正好想反,常用的基础的AR光学方案有8种,产品形态3种,产品架构3种,8乘3乘3就是72种,再加上有无摄像头,有几个摄像头,有无其他功能性sensor,这样的组合是非常多样化的,因此导致AR市场也非常分散,更适合创新能力强、反应速度快、决策和流程更敏捷的初创型技术公司,而对大企业相对不友好,这样就导致一是AR行业从从业主体角度看更繁荣,二是由于技术、资源、人才的分散,导致AR行业整体发展速度会比VR行业慢,但AR作为日常可穿戴设备,可以便携带着出门,从这个角度看,它的行业天花板可能更高。

还有一点,AR行业和VR行业的发展路径非常像,都是先经历解决基础元器件性能问题,比如芯片的小型化和低功耗、光学的FOV、清晰度、亮度、对比度提升,基数元器件性能问题解决后,都会经历产品小型化及人机体验提升的漫长迭代过程,然后从0DOF到3DOF到6DOF的空间计算过程,以及对应的交互问题的解决,包括交互界面也就是launcher、交互技术路径比如:按键旋钮触控板、外置手柄或者戒指、手势识别、语音控制、眼动追踪等,再之后就是就是操作系统和内容生产工具的完善、个人和企业去制造大量内容,最后就是整个生态的完善,到这个阶段整个AR VR行业就算是比较成熟的阶段了,头部的元器件企业、包括光学厂、芯片厂,中游的AR VR的整机厂包括品牌方和OEM/OEM厂,以及下游的软件及内容生产方,都将在各自领域孕育万亿级的市场,以及产生百亿市值或者千亿市值的头部企业。


区块链网络:能详细介绍一下目前返景星达的几个AR产品方向吗?

李强:我们目前主要的几个业务板块包括:AR VR的ODM业务以及后续的OEM业务,还有一个单独的板块AR医疗。

我们目前的业务形态是做B端业务,不直接面对C端消费者,3个产品线方向:一个是无线分体式AR眼镜,一个是birdbath观影方案,一个是小体积的AR一体机眼镜。具体业务场景就非常多了,无法一一列举,比如在医疗领域,我们开发了一款无线分体式AR医疗头环,用于齿科,大夫在给患者种牙时,带着我们的AR头环,不仅能看到患者真实的口腔,还能实时查看对应的医疗扫描影像,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诊断的效率。

区块链网络:国内和国外的技术发展水平对比是怎样的?

李强:全球的头部AR VR企业,水平是最高的,比如APPLE或者META,把这两个头部企业去掉,国内和海外的AR VR硬件领域的技术水平其实是差不多的。

甚至在一些方向,比如工艺的成熟度,创新性等方面,国内的创业公司比海外同行有优势。再者,中国的电子消费发达,我们实际上是可以和手机共享一个完整的供应链。在触达消费者这一个环节来说,我们更有先发优势。

区块链网络:去年Pico销量近100万台,VR是否已经进入到全面的推广阶段了?目前面向市场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瓶颈呢?

李强:VR其实算是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了,现在全球已经突破千万台了,国内也突破100万台了。当然,发展中也遇到一些问题,比如优质内容偏少,以及内容开发这获利不多导致优质开发者在AR VR领域投入不足等问题。但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,随着行业成熟的的提高,都会逐渐解决。

区块链网络:行业内做内容的公司他们的现状如何?

李强:目前AR行业整体还是需要进一步发展,目前是行业爆发的拐点前夜,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,行业终将迎来爆发。具体来看,目前B端业务比较稳健,是稳中向好的一个趋势,C端业务目前的市场占比还比较低,但未来爆发性更强,发展潜力更大。

区块链网络:具体到AR来说,您认为他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?

李强:B端和C端的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的。B端肯定会向着场景越来越专业,配置越来越灵活这个角度做。而C端应该先用简单的功能去实现小型化的发展。在C端的发展上,一直有两条路,做加法和做减法,做减法是把眼镜当做平台做,然后不断减重和做小型化,苹果走的正是这一条从重往轻的做减法的道路。做加法是至产品开发先保证产品小巧轻便外观好看佩戴舒适,然后一点点去加功能,后一种方向,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方向。

区块链网络:我看到一些AR眼镜的功能,比如戴上这个眼镜的人可以看到现实中的一些物体,该眼镜会告诉使用者该物品是什么,以及还有查找物品的功能,比如可以帮你找到你的手机,您怎么看这样的功能?

李强:这算是对手机的部分功能的一种提升。目前,用户确实会去手机上搜索一些并不认识的植物之类的,但是这就有一个需要拍照上传的过程。而使用AR眼镜集帮用户省略了这一过程。

但我觉得应该把这个链条延长,比如眼镜能帮你识别出穿在别人身上的一件你中意的衣服,并直接帮用户在购物网站上搜索出购买链接。

再比如你去国外旅行,戴上眼睛就可以直接帮你翻译路边的招牌。这也是对于手机翻译功能的一种提升。

上面我们聊到的这些功能,虽然手机都可以实现的,但是戴眼镜肯定要比用手机方便,效率也更高,这也是AR眼镜发展的潜在空间。

区块链网络:AR何时可以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?

李强:我想到了马云做支付宝的故事。最早的时候,阿里的早期团队做支付宝原型,马云当时就问他的团队:“我以后是不是可以出门不带钥匙,不带钱包,直接一部手机就出门了?“现在他当时设想的那个未来早已实现。

我觉得AR技术真正走入人们生活时,肯定是人们可以直接戴眼镜出门,开门、打车、乘地铁、支付、网上购物、和他人通讯这些都是眼镜可以解决的。到了这一步,AR就完全融入人们生活了。

这一天可能会很快,技术已经到了成熟的边缘了,但是不知道哪天是谁去踹一脚把这个门踹开。而我们作为从业者不能去等,不能等着别人去把这个门踹开,我们也要做这个踹门者。

查看更多

相关新闻